老年(geriatric)一词和老化有关,但我们真的知道鹦鹉什么时候老了吗?这问题相当困难,因为答案部分取决于该鸟种的平均寿命。遗憾的是我们所知有限。

我们对手养鹦鹉年纪的了解只有二十年左右。我们有野生鹦鹉平均寿命的数据,并长年假设和我们一起生活能让它们活得更久。但这似乎完全是错的。营养、运动与遗传看来都会影响我们鹦鹉的寿命。老年鸟的定义最好能与那些开始衰老的健康问题有关。换句话说,它们如果出现老化的生理病征,即为老年。


鹦鹉「缓慢」老化

我们知道鸟这种族群的老化速率相当缓慢,以它们的体型来说也很长寿。 Ottinger博士的报告中指出,「相对于体型较小、具有老化缓慢特征的许多禽类成员,无法飞行的哺乳类,至少部分看起来与成年死亡率低的演化历程互有关联。即便小型(<100g)鸣禽如家燕,在野外往往也能存活长达五年或更久;被圈养的斑胸草雀(15至20g)一般活超过八年。」她同时表示,「鸟的长寿与老化速率慢甚至在考虑到它们的高能量消耗率后更为显著。在以生物老年化为对象的生物研究中,氧化压力假说是目前的核心理论,它假设氧化代谢期间产生的活性氧(ROS)是许多分子在老化相关生理衰退之下变化的原因。」因此,虽然它们大量耗能,它们老化的速度却不如预期或表现出预料中的生理衰退。

有趣的是,Ottinger博士提出的研究证据指出,「禽类可能有一系列复杂的氧化损害防御机制,包含抗氧化剂酶与结构性防御,如细胞或粒线体膜内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促氧化剂分子对DNA及细胞构造的损害,在对抗和修复的保护形式方面鸟可能也更优异。」

但更有趣的是鸟类粒线体利用本身「机械性」的特殊变化,包括自动调整质子泄漏,可使活性氧在第一时间产量减少。这代表内膜损害较低,进而让鸟比同体型的哺乳类活得更久。


鸟类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野鸟的最长寿记录比被圈养的哺乳类高出1.7倍,而被圈养鸟类的最长寿记录整整比被圈养的哺乳类多三倍。尽管野鸟寿命比体型近似的哺乳类更长,野鸟仍会死于和年迈有关的疾病。禽类老化疾病通常与哺乳类类似,包含动脉粥状硬化、肿瘤、癌症、白内障、胶原蛋白和其它结缔组织的生化改变,以及生殖上的变化,包括肿瘤、恶性肿瘤与内分泌方面的缺陷。!

根据动物园/异域病理学机构回顾数年来关于老鸟的数据,虎皮和爱情鸟到六岁被视为年迈;玄凤到十二岁;中大型鸟包含亚马逊、金刚和巴丹则是三十岁。在我们Bird & Exotic Pet Wellness Center的诊疗中,我们在它们二十岁就观察到这些变化!!

许多鸟是由于颈动脉严重收缩,使大脑供血量减少而死亡。它们死前数天或数周可能会丧失对周围事物的意识。我们通常会见到鹦鹉从栖木上掉落、出现短暂晕眩、癫痫发作或心理状态改变。皮肤方面的变化,最常见的问题是皮炎,其次是皮肤肿瘤。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也很常在鸟身上出现。

肝纤维化、胆管重叠与颗粒球性髓外造血的凝聚(aggregates of granulocytic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是鸟类慢性肝病的典型表现。亚马逊、玄凤、金刚和虎皮似乎更常出现慢性肝病。整体而言,受感染的肝脏会反覆地萎缩、变苍白及纤维化。包膜(capsule)往往增厚,肝脏边缘呈圆弧形。

关节的退化性病变更常见于老鸟。原因包含上述的创伤或感染,或代谢问题,如痛风。在一组年长金刚的报告中记录到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的退化性变化,且四十岁以上的鸟症状最显著。关节僵硬的特征为关节移动范围有其局限,特别是跗关节。腕骨也会扭曲变形,使初级飞羽侧向扭曲。新的研究指出鸟若不飞行骨骼会退化。

被圈养的鸟有幸获得的适应性,让它们的寿命比同体型哺乳动物高三倍,但年老最终似乎替它们招致相同的老化疾病,包括动脉粥状硬化、肿瘤、白内障、结缔组织问题、生殖变化、肾衰竭和心脏病。与哺乳动物一样,它们也会罹患精神衰退、皮炎、皮肤肿瘤、肝病、退化性关节疾病、卵巢肿瘤及呼吸困难。

不同物种拥有不同的寿命,但老年鹦鹉会表现出老化特征的生理迹象。在营养、居住环境、社交互动和运动方面我们应提供最佳照料,以避免高龄疾病的折磨。